“转学”在很多学生听起来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不仅跟自己关系不大,而且莫名觉得转学是一件吃力且不讨好的事。
即使有人在刚进大一的时候也曾想过转学,去更理想的学校,但在第一学期【陡然激增的课业压力】和【充满诱惑力的大学生活】这两座大山下,大多数“躁动者”都不得不妥协、融入当下的学校。
难道,转学真的遥不可及吗?
当然不是!
反之,转学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还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大家可以瞧瞧W同学和Z同学的转学申请故事
第二次机会:从 UMB 转学到 BU,他所学到的那些事
迷茫少年转学记:申请中发现自己的梦想
根据美国学生信息交换研究中心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学生中,38%的学生(包括美籍学生以及留学生)曾经有过大学转学的经历。
2020年,疫情导致大量学校秋季开学时入学率过低,CNBC曾预测,2021年美国国内大学的转学率会因此暴增。根据Inside Higher Ed高等教育内参的统计,78%的学校表示为:学校将提高对转学申请的接受比例,以应对低入学率。
?
完美主义型Transfer
?
孟母三迁型Transfer
?
死缠烂打型Transfer
?
情非得已型Transfer
?
移情别恋型Transfer
?
从头再来型Transfer
3种美国本科转学的类型
美国综合性大学 转入 美国综合性大学
学生从一所美国综合性大学转到另一所大学,这是转学是最常见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美国综合性大学之间前两年多数学分是可以互转的,申请难度视学校不同而各不相同。
部分学生从入学就确定要转学,因此早在大一开始前就开始筹备了。
美国大学之间学分转换规则是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学生在转学时就已经选修了30-60学分。其中,通识课都是可以互转的,专业课的学分则不一定能转,读语言的学分和本校特色课程的学分通常是不能转的。
因此,准备转学的同学应该优先选取通识课程,比如人文社科,基本自然科学等。选课前一定要向advisor和招生办确认学校间转学分的具体政策,以免导致重复修学分和延迟毕业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转学,别忘了要确保自己在原学校的学生身份(F1 签证状态)有效,如果因故丧失了学生身份(Out of Status),转学就不能正常进行,需要通过 Reinstatement to F-1 Status 来恢复学生身份。
各大院校对于留学生转学可以说是双重要求:转学申请+国际学生申请。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关注大学选课和学业成绩之外,在申请转学时还有可能需要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雅思、SAT、ACT等),这些都是本科转学的重要硬性指标。
所以,越早作出转学的决定,能够用来作准备的时间就越充分。
中国大学 转入 美国综合性大学
在国内读了一段时间本科,再转学到国外大学,情况稍微复杂一些。除了必须达到的申请条件以外,中美的高等教育对于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
美国大学在大一大二一般给学生普及通识教育,专业课少;中国大陆的大学则是从大一就开始上专业课,很多课程设置对应不上。
所以,在从中国大学往美国大学转学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全部转换的情况,往往需要额外准备课程说明等所申请的美国大学进行评估后才能决定可转学分的比例。
这要求国内大学想转学出国的同学们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提前开始规划,给自己留好备考和申请的时间。
美国社区学院 转入 美国综合性大学
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简称CC)申请要求一般都不高,有些CC甚至不要求提交语言成绩。因此,很多同学来美国时选择的就是:先读社区学院作为过渡,然后再转入综合性大学。
由于CC不提供四年制大学文凭,所以大部分CC的学生都把CC作为跳板,最终目的还是转学后拿到本科文凭。
有些地区对于CC转学有的区域保护性政策,比如,加州地区的社区大学CC和加州大学系统的综合性大学之间,有一个TAG协议(Transfer Admission Guarantee),可以让在在加州的CC读完30学分、且达到前置课和GPA要求的学生在协议指定的院校中任选一所入学。因此,加州地区的CC学生一般会以TAG协议学校为保底,再冲刺其他学校。


转学有哪些必须关注的点呢?
留学官为大家那要点都罗列在下方,大家可以截图存下来,不时查查自己的申请进度。
|
网申+支付网申费 |
|
高中成绩单 |
|
大学成绩单 |
|
PS/转学文书 |
|
推荐信3封 |
|
个人简历 |
|
TOEFL/IELTS成绩 |
|
SAT/ACT成绩 |
GPA和成绩单transcript
保持良好的GPA是成功转学的基础。申请转学时,高中时期的GPA和大学的GPA都是重要的申请指标,学生需要准备好高中的成绩单和翻译文件,同时要记得跟在读的大学申请成绩单,直接投递到转学学校的招生办。
好的GPA是一个申请优势。尤其对于加州地区的CC转学来说,如果没有达到TAG要求的GPA和学分,连TAG申请都不能进行。高GPA还可以让申请者在TAG之外,冲刺更好的学校,比如UCLA、UCB。
北美留学生网建议
准备好高中阶段和大学在读阶段两张成绩单,并且保证大学在读阶段的GPA表现良好。
- 中国大学转美国大学:保持87+/100的平时成绩
- 美国大学转美国大学:保持GPA在3.5+/4.0
- CC转学综合性大学:保持在top10%
语言成绩
大部分院校对于国际生转学都有语言成绩要求的,且要求与新生一致。部分学校可能不接受将高中在校时间作为waive语言考试的标准,比如Penn State University。而CC转州内公立大学一般而言不需要提交语言成绩。
其实,语言成绩要求不仅仅是要学生通过一项考试,而是希望通过考试和备考的训练,帮助非英语国家学生具备在美国完成本科学习的交流和学术能力。同学们在准备语言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意识。
北美留学生网建议
对于美国综合性大学互转以及CC转学,先确认学校的要求。对于中国大学转入美国大学的学生,语言成绩肯定是不可免的, 尽量早开始备考,留出提分的时间。
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树立正确的备考观念。
标化成绩
读完大一就不用考SAT了!
除此之外,由于受疫情影响,标化考试无法正常进行。因此,许多学校已经将Test-Optional政策延续到下一年。
北美留学生网建议
读完大一再转学,用第一学年GPA替代SAT。
如果学生已有SAT/ACT成绩,而且成绩不错,或者比GPA更有优势,还是建议提交。
学分/前置课要求
有些同学很着急,刚上大一就马上要转走。这其实是欠考虑的。
首先,这时候成绩单上没有一个完整学期的GPA,很难证明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能力。Admission Office对于转学生和新生采取完全不同的录取标准,因此标化考试和GPA就是两个参考指标,对于转学生而言,如果能有一整年的成绩的本科transcript,那么高中的成绩和经历就没有这么大的权重了。
大部分美国院校都有要求:申请转学的学生必须在入学前已经完成24(也有规定30)以上的学分,未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只能按照新生来申请。
而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很多学校是不接受转学最后一年的转学生的。而大三之后转学,学分也有可能会流失,大多数学校会限制转学生最多只能转入60个学分,这就有点肉疼了。
对于加州CC学生来说,申请TAG的时候要达到semester制30学分/quarter制45学分,但是等加州大学入学前,必须完成semester制60学分/quarter制90学分。
北美留学生网建议
大二开始转学,最晚在大三的春季完成转学。
同时,北美留学生网还建议学生向所申请的学校提供一份课程描述,可以参照课程原本的syllabus,对于每一门课程进行详尽描述。这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学校可以参考这份描述确定可转学分,直接关系你的留学时长和花费。
申请时间
美国本科转学申请的截止日期比正常新生申请的截止日期晚一些,大部分的学校的秋季转学申请截止日期分布于2-3月,春季则在10~11月,可以明显看出比RD的申请晚1~3月。有些学校也可能有滚动录取。
但值得注意的是:加州部分学校申请截止日期非常早,加州CC转学通常需要在9月30日之前完成TAG申请,在11月底就要完成所有材料提交。
北美留学生网建议
推荐需要转学的同学尽早开始规划,尤其是DIY的同学们,可以做一个【转学日程表】。将每个学校的申请起、止、放榜日期写进月历中,不时查看,保证自己的进度。
截止日期前3~5个月,申请者就可以开始整合准备好的转学申请材料了,及时查缺补漏。
截止日期前2周一定要确保资料齐全,有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联系,保证成功提交所有材料。
转学申请文书
北美留学生网建议
申请文书在撰写前要做好思路梳理和结构规划,拣选好自己要突出的经历,深入了解申请院校和专业。
这样才能在文书中巧妙表现出对于所申请院校专业的了解与认同,表达自己对于转学的目标足够坚定明确,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科学的规划。
其他准备
说到底,转学只是一个手段,根本目的还是让自己更顺利地踏上未来的职业道路。
如果学生在转学时已经有了明确的兴趣专业领域,可以考虑在一年的在校期间,尝试申请相关的研究或实习项目,提升背景,并与未来的职业领域建立联系。
这不仅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推荐信的机会,还可以在文书中向招生官展示你对于学习充满热情与动力,不失为一个亮点。
北美留学生网建议
梳理思路、确定要点、拟出流程、多方求证、按部就班、查缺补漏,这样相信跟着这个攻略,你再也不会谈“转”色变了。
关于CC转学攻略,大家可以持续关注,留学官后续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