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

录取情况

学生姓名:Z同学 UIUC

申请成绩:GPA :3.2| GRE :330+

录取学校:

  • Johns Hopkins Univerisity MSE in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硕士
  • University of Toronto MENG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Chemistry
    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与应用化学硕士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MS in Chemistry
    东北大学化学硕士

What?GPA3.0申请,“保底”校秒拒,专排第 1 的JHU、多大却抢着发Offer!

初识Z同学时,她的GPA还在2.9的边缘挣扎。没有人认为这个女孩在科研的道路上是最有希望的。是的,绩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否则招生办不会那么重视成绩单。但和Z同学熟络之后,规划老师认为她十分有潜力,不妨大胆一试,冲刺专排第一的JHU。递交申请没多久,认为拿到录取几率很高的学校却几乎“秒拒”了Z同学。OMG!怎么回事!!是规划老师的判断失误了吗?

为什么她很有希望

和众多绩点3.7+的学霸相比,Z同学的成绩实在是低得毫无竞争力。毫无疑问,选择名次靠后的项目对于她来说是更稳妥的方案。

但同Z同学一番长谈,深入了解了她的故事后,规划老师认为Z同学有希望冲击最Top的院校。

因为,Z同学从来就不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学生”。

早在初中的时候,Z同学就成为了赴美的小小留学生。没有深度地经历过国内应试教育洗礼,Z同学并不擅长应对考试。相反,她认为除了学习,追求更多美好的事物才是真正地享受人生,在生活的细节中也能探索出真理。

虽然努力过后GPA只有3.0,但这丝毫不影响Z同学是一个自信、阳光的女孩。凭借自身努力,Z同学大二便进入了研究大脑突触的实验室,参与相关药剂数据的分析工作。

Z同学不是实验室中科研能力最强的学生,那就成为最努力的研究者!

实验室中的工具十分陈旧,加热设备不能如预期一般正常工作。于是Z同学打开脑洞,把吹风机带到实验室代替加热设备。

凭借这份研究经历,Z同学在美国的大医药公司成功收获第一份实习。在实验室学到的许多东西都可以在业界继续沿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团队的配合与协作、与同事的沟通方法……

Z同学的工作能力以及热情打动了老板,老板甚至早早地给她发去Return Offer,邀请她毕业后直接加入公司。但经过慎重考虑,Z同学认为在当前阶段,她仍然需要进行深造实现自我提升。

虽然Z同学没有选择留在实习公司继续工作,老板依然主动为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在规划老师看来,低GPA诚然是Z同学的申请软肋,但她的科研经历和实习经历货真价实,她是有学术潜力的。

只要做好申请环节中每一步,一切皆有可能。

拒信,一封接一封

递交网申后没过多久,NYU、BU纷纷发来拒信。

怎么回事?BU甚至给Z同学一起申请的好朋友发去了高额的奖学金,怎么现在连Waitlist都没有就直接Pass掉了呢?

难道规划老师选校判断失误?

对于Z同学来说,学校的名气并不是最重要的,她也从未以爬藤作为唯一的升学目标。

她很清楚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够脚踏实地地学习、科研,然后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在择校的时候她最看重的是学校的科研实力,而不是学校的名气和综排。

所以,无论申请的结果如何,只要她仍然能够继续行走在科研的道路上,那么她就会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就在这时,哥大的拒信也无情地雪上加霜。招生办接二连三的“否定”让Z同学大受打击,眼见着就要变成“失学少女”了,她的情绪异常低落,第一次丧失了自信。

规划老师连续十几年主导理工科的硕博申请,也辅导了许多学生拿下梦校录取,她非常了解申请中的不确定因素。

凭借自身对学科的了解以及多年来的申请经验,规划老师非常笃定地告诉Z同学:“你一定会拿到一所好学校的录取,并且在领域内有所发展。”

规划老师的信心给了她很多鼓舞,在困难的时候,有人认可并一直给予支持是极其美妙的。

美国大选一波三折、疫情危机重重……Z同学的妈妈远在大洋彼岸,每日隔着网线牵挂着孩子,为了这些远在天边的新闻而忧心忡忡。一家人同规划老师商议后,决定兼申加拿大的项目。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拿大和美国的申请规则截然不同。

申请加拿大的硕士项目时,申请者需要向院校、系分别申请,除此之外还需要像申请PhD一样,同教授套磁。在得到院校、系的认可后,有教授愿意接收这个学生,申请者最终才能入学。

Z同学每次发送套磁邮件前,规划老师都会仔细地修改——她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定要帮Z同学拿下教授。

正在这时,规划老师收到了可靠的“内部消息”:由JHU工程学院和全美续20多年专排第一的公共卫生学院联合设立的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还有录取空缺。

Z同学有些迟疑,排名靠后的项目都已经不要她了,JHU还会录取她吗?

规划老师为她注入一针“强心剂”——硕士申请中最重要的是“匹配度”。根据她的规划经验,这个项目倾向于有化学科研背景的申请者,而Z同学科研实战能力甚强,完美地符合招生办的喜好。

拼了!Z同学决心放手一搏,说不定就能得偿所愿呢?

专排第 1 Offer到手!

加拿大专排第 1 的多伦多大学率先发来了录取!这枚重磅Offer的到来一扫之前申请不利的阴霾。

Z同学非常高兴,等待了这么久,付出了这么多,申请季终于有了好的结果。

这还不是最好的消息,申请季还没有结束,JHU随后也发来了Offer!

原来,之前实习的公司老板在生物医药行业颇有影响力,用自己的信誉为他十分欣赏的实习生背书,狠狠地推了Z同学一把,帮助她成功征服了JHU。

两个都是专排第一,究竟选哪一所学校呢?

和规划老师一起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后,Z同学最终选择了全美连续30年专排第 1 的JHU,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一封邮件,“依依不舍”地婉拒了多伦多大学。

Z同学非常感谢规划老师,在那样令人绝望的时刻,老师依然相信她有希望。但规划老师非常清楚,这样的申请结果虽是意料之外,但仍在情理之中。

找到自己的热情和方向,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顿悟,而是一点一滴的联结。

展望未来时,你不可能预知这些片段将如何串联起来,只有在回顾往事时才会明白其中的关联。因此你必须相信这些点点滴滴在未来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在一起。

——Steve  Jobs

Z同学的爸爸是奋斗在第一线的临床医生,为了救死扶伤,每天工作极其忙碌。匆匆离去的背影便成了Z同学在童年对爸爸最深刻的印象。受到了爸爸的影响,Z同学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在影响人体健康的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和所有为家人操碎了心的母亲一样,Z同学的妈妈认为食品添加剂不利于家人健康,更喜欢在家烘焙制作一些更天然的小点心。Z同学每一次品尝商店里的点心都能感受到微妙的差异,而这差异正是来源于化学成分——化学是多么奇特又美妙的学科啊。

所以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Z同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化学:和生物不一样,化学要以更加微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人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元素。

而在实验室、公司中的实践经历,让她进一步明确自己所在领域的意义,认定了要在分析化学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经历,经过规划老师的深入挖掘和串联,都成为了Z同学申请文书中重要的素材,最终成功打动两所Top校的招生办。

热爱、努力以及身边人的支持,正是这一切引导Z同学找到自己的方向,入学JHU,而这一切也将继续引领着她在自己喜爱的领域中发光发亮。

北美留学官申请经验

  • 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来说,好的科研经历与教授老板的强推绝对是左右申请结果的重要因素!
  • 被保底校拒绝也不要气馁,决定申请结果的始终是申请者与项目的匹配程度,被拒绝不一定代表申请者不够优秀,也许只是与招生办的招生政策不契合
  • 成绩单的确是非常直观、非常重要的决策因子;但热情,也是招生办所看重的要素之一,招生办一定是尽可能综合衡量申请者的水平